论如何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版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图书种类层出不穷,销售数量大幅增长。如何在提高编校质量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目前各出版社亟须解决的问题。
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系统的宏观管理,同时细化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各环节人员齐心协力,紧密配合,才能有效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首先,应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理念,并将其落到实处。其次,各环节的工作人员应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发挥集体合力,进而有效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
一、从出版的源头抓起,严把稿件准入关
优秀图书的出版首先需要出色的选题与文笔优良的作者,好选题的产生来源于日常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以及对出版市场动向的把握,而优秀的稿件与作者需要编辑练就火眼金睛的功夫。选择优秀的作者,获取优秀的稿件,出版物源头的质量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其次,我们也要注重培养作者,多与作者进行沟通,随时指出稿件中存在的不符合质量规范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二、提高编辑的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
质量是稿件的生命线,人是工作质量的根本。编校质量的高低取決于编辑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也是提升图书质量的良好基础。
每个人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有差别的,存在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处于图书出版各环节的人员都应端正态度,调整心态,做好自己负责的相应工作,为出版单位和整个新闻出版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三、适应新时代需要,加强继续教育
编辑所面对的稿件五花八门,内容广泛,门类众多,各行各业的知识都可能涉及。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成为复合型人才,涉猎广泛,博览群书,拥有雄厚的知识积淀。作为出版行业中的一名编辑,其专业技术水平的修炼是万般重要的,编辑技能正是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培训和提高的职业真功夫。尤其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编辑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掌握党的出版方针和政策,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只有了解前沿的科技知识,才能在编校过程中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让每一名编辑都成为博学家是不可能的,因此,做好编辑的培训工作也很重要。换言之,搞好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地邀请业内专家、学者讲座,或者派人参加各类编辑培训班,让编辑接受高水平的继续教育。还可以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以及开展老编辑对新编辑的传帮带、同事之间的业务交流等活动,提高编辑队伍的综合素养。对于涉及某专业领域的出版物,要善于向作者请教。一句话,编辑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有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样编校质量的提高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四、配备先进软硬件设施,为编辑查疑解惑
编辑人员在工作中难免也会遇到难以抉择的疑难问题,出版单位需为其提供先进的软硬件和各种权威工具书,为编辑人员查疑解惑提供工具和标准。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也为编辑工作者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工作中遇到疑问时可随时登陆网络,鼠标一点,或者把工具书翻一翻,很多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必须为每一名编辑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和工具书,配备常用的专业校对软件,减轻编辑的负担,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作为编辑,应当养成刨根问底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软硬件设备和工具书,让它们成为提高编校质量的得力助手。
五、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加大督查力度
审稿是编辑工作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最能考验专业能力的一环。编辑人员需对书稿进行整体的科学分析、理性判断及细节处的认真揣摩。因此,来稿后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都必须认真完成。其中,三审安排的人员各不相同。并且要始终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以及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生活常识、伦理道德等。
初审决定来稿的取舍,如果计划采用其稿件,应提出修改意见,并提供详细的初审报告。复审首先应完善初审中发现的问题,再对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以及对稿件质量作出总体评价。终审要参照初审、复审时提出的意见,看稿件是否已修改完毕,重点要关注稿件的思想政治倾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以及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
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是保证编校质量的有力保障。专业校对是编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对图书的专业性、学术性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各出版社应参照本社的出版性质,招纳一些具有各方面专业素养的人才负责专业问题的校对。出版社每出版一本新书,都需配备一名责任校对,责任校对应由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主要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对各校次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付印清样进行通读并再次查缺补漏。普通图书的专业校对应不少于三个校次,若是重点图书或工具书等,需更加缜密,按实际情况增加校对次数。
“三审三校”制度是无数出版人在编辑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编辑业务管理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力度,严格审核把关,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好“三审三校”制度。
六、加强质量检查,提高成品质量
为了提高编校质量,进一步增强编辑的责任心,聘请社外审读专家对成品书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查(每个编辑每个年度至少抽检2册),这样更加客观公正,令编辑人员信服,避免产生内部矛盾。按照《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的方法计算编校差错率,并填写《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结果记录表》,将编校质量差错率与编辑的年终考核挂钩,形成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并存档保留,在编辑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以及评选先进时作为一项考核依据。更重要的是,要将《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结果记录表》反馈给责任编辑,让其明白错在哪里,今后应该注意什么。择机召开编辑人员大会,认真对编校质量检查结果进行总结,针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共性的差错及易混淆的模糊概念等,由审读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与编辑人员互动,面对面进行讨论和辨析。如此这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共同提高的理想效果。
七、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工作流程,为提高编校质量保驾护航
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制订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用制度约束编辑校对人员的工作实效,加强编辑加工各环节的衔接配合。同时,也使各环节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标明确,配合默契,为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八、抓好编辑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版单位能否出好书、出精品书,取决于员工的工作能力。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合理的梯次储备人才,有计划地培训人才,培养一支优秀的编辑人才队伍,是我们提高编校质量的基本前提,也是我们出版事业的根本保证。
总之,编校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线,切实保障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是党和人民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因此,每个出版工作者都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本着认认真真的态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严把质量关,为广大读者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跃.浅谈科技类重点图书的选题策划及项目管理[J].科技传播,2017,(13).
[2] 何芳. 期刊编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3] 葛洪.编校合作与协调:提高图书整体质量的内功[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4] 刘向东.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应把好的几个关口[J].现代出版,2017,(4).